查看原文
其他

国防预算增长7.6%,怎么看?

2016-03-07 文/陈舟 瞭望

 2016年国防预算增速为7.6%

 连续5年两位数增长后,又回到一位数怎么看?

 看两会报道,关注瞭望微信


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、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研究员



  我国的国防费问题历来备受外界关注。根据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预算草案,2016年中国国防预算为9543.54亿元,比上年增长7.6%。


这是中国国防预算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后,又回到一位数增长。从2011年至2015年,中国国防预算增幅分别为12.7%、11.2%、10.7%、12.2%、10.1%。

  

  在国内外大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,我们需要客观理性、与时俱进地看待我国国防费适度稳健的增长,全面准确地把握国防费变化的历史必然与时代内涵。

  

一件需要“相适应”的要事

  

  我国政府依照国防法,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的方针,适应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,合理确定国防费的规模,依法管理和使用国防费。这是国家法律的要求。

  

 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持续提高的今天,我们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,更加关注国防需求和国防费的投向投量,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,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有力支撑。

  

 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,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,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.5%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形势下,保持国防费的适度增长,主要基于以下考虑:

  

  一是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新要求。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、领土完整,保障国家和平发展,是我国加强国防建设的根本目的。

  

  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,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,国际安全环境进入一个动荡多变期,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威胁现实存在。

  

  当代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,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,安全威胁多元复杂,风险挑战前所未有。亚太地缘战略竞争日趋激烈,“台独”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。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不断升温,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充满变数,恐怖主义、分裂主义、极端主义活动猖獗,海外能源资源、战略通道以及公民、法人等海外利益安全风险上升。

  

  二是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新要求。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,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,国际军事竞争空前激烈。

  

  当今世界,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、智能化、隐身化、无人化趋势明显,战场不断从传统空间向新型领域拓展,高超声速武器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战争时空观念,大国战略竞争正在向网络、深海、极地、空天等领域延伸。

  

  世界新军事革命和战争形态的演变具有彻底性和根本性,技术创新将深刻改变世界军事发展的战略走向,我军与主要国家军队在某些技术领域面临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危险。

  

  三是适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要求。强国必强军,强军必改革。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,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,是应对当今世界之大变局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。

  

  深化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、革命性变革,推进力度之大、触及利益之深、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。依据军委管总、战区主战、军种主建的总原则,军委机关由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,7大军区调整划设为5大战区,成立陆军领导机构、火箭军、战略支援部队。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,协调推进文职人员制度、军衔主导的等级制度、军官职业化制度的改革,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等。

  

  这次改革裁减军队员额30万,有许多干部要调整分流和编余安置,有大批干部要退出现役,配套保障政策措施必须到位。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,要保证军队人员工资待遇水平同步提高。

  

  四是适应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新要求。中国的安全和发展与世界和平繁荣息息相关,中国的国防政策坚持保障国家安全发展与履行国际义务的有机统一。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,中国军队不断加大参与国际维和、反恐和人道主义救援的力度。

  

  近年来,从向南苏丹派出维和步兵营到向西非派出医疗队抗击埃博拉、从对马航失联客机展开立体大搜救到撤离被困也门的中外人员、从连续派出22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到40余次执行国际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任务,中国军队承担越来越多国际责任的事实有目共睹。

  

  展望未来,中国军队将更加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,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,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
  

一件需要及时“转化”的要事

  

  确定国防费规模的一个基本原则,就是要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。经济建设是基本依托,经济实力增强了,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。

  

  但是,富国并不等于强军,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意味着等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再抓国防建设。一个巩固的国防,一支强大的军队,始终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。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,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拉动作用。

  

 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,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,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,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近8000美元,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,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这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。

  

  上世纪90年代以来,经过近20年的发展,我们实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“三步走”发展战略第一步目标,机械化建设有了较好基础,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步。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草案提出,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,到2020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,基本实现机械化,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,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、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。

  

  我们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,适当增加国防投入,及时把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防实力,使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相协调、强军进程和强国进程相一致、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相匹配,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整体跨越。

  

 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,我国坚持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大局,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,国防投入保持了合理适度的规模。

  

  从1978年到1987年随着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,国防建设处于低投入和维持性状态。国防费年平均增长3.5%,同期GDP年平均增长14.1%,国家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10.4%。国防费占GDP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,分别从1978年的4.6%和14.96%下降到1987年的1.74%和9.27%。

  

  从1988年到1997年,为弥补国防基础建设的不足和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需要,我国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基础上,逐步加大国防投入。国防费年平均增长14.5%,同期GDP年平均增长20.7%,国家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15.1%。

  

  从1998年到2007年,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,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,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,继续保持国防费的稳步增长。国防费年平均增长15.9%,同期GDP年平均增长12.5%,国家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18.4%。国防费占GDP的比重虽有所上升,但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总体上仍呈下降趋势。

  

  2008年以来我国国防费年平均增长12.55%,国防费占GDP的比重相对稳定,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略有下降。

  

  我国国防费主要由人员生活费、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三部分组成,各部分大体各占三分之一。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大国,我国国防费无论是占GDP的比重,还是国民人均和军人人均数额,都是比较低的。

  

  近10年,我国国防费占GDP的比重平均为1.33%,不仅低于世界主要国家,也大大低于2.6%的世界平均水平。2015年,我国年度国防费为8868.98亿元,相当于美国的24%。我国人均国防费为648.40元,仅相当于美国的1/18、日本的1/4、英国的1/9、法国的1/7、俄罗斯的1/5;军人人均数额为38.57万元,是美国的14%,日本的36%,英国的22%,法国的47%,德国的56%。

  

 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,从近15年国民人均国防费数值看,美国、俄罗斯、英国、日本分别是我国的25.8倍、4.5倍、12.7倍、5.4倍。

  

  每年全国两会时,我国的国防费问题都是海外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。一些人有疑虑是正常的,只要通过摆事实、讲道理是可以达成增信释疑结果的。但也有一些人总是戴着“有色眼镜”,别有用心地有意曲解我国国防费的增长,没事生事、没事找事、恶意说事,甚至拿其作为诋毁我国和平发展、制造“中国威胁论”的重要借口。对此类视事实和道理于不顾的论调,必须揭穿其有意曲解的真正用心。

  

  一个国家是不是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,主要不在于它的国力军力是否强大,而在于它奉行什么样的内外政策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内求和谐求发展、对外求和平求合作的本质特征,决定了我们绝不会走历史上西方列强“国强必霸”的老路,而只会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,始终如一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。这是对中国发展的负责,也是对全人类进步的负责。

  

一件需要以改革精神做好的要事

  

  我国对国防费实行严格的财政拨款制度。军队根据国家确定的国防发展战略、军队建设目标和年度军事任务开展预算编制工作,汇总编制的国防费预算经中央军委审查批准后提交国家财政部。国家财政部根据中长期财政计划和预计年度财政收入,与军队协商提出军费拨款方案,纳入年度中央财政预算草案,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。国家和军队审计机构,对国防费预算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。

  

  近年来,政府加强国防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,改革创新财经管理制度,推进资产管理改革,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管理,提高国防费开支的透明度和规范性,确保国防费的正确有效使用。

  

  国防预算实质上是配置国防资源的一种基本方式,对国防资源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。同样的国防费投入,不同的结构和投向,最终形成的国防能力可能完全不同。

  

  作为军队来讲,我军现行的军费配置,存在着预算与规划计划的衔接不够紧密、配置结构不够优化、配置方法不够先进、使用管理效益不高等问题。

  

  适应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,深化军费预算管理和审计制度改革,是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。

  

  科学管理既是兴国之道,也是兴军之道。提高军事经济效益,关键是管好用好有限的军费,确实用于必需、用之合理,发挥最大效益。新形势下,必须坚持需求牵引规划、规划主导资源配置,把军费投向投量搞得更加科学。

  

  要深化预算管理改革,完善规划计划与预算紧密衔接的工作机制,强化预算编制、执行、决算和绩效评价全过程管控;推进集中收付、物资采购和军人医疗、保险、住房保障、工资福利等制度改革,加快经费标准化建设,构建财力配置科学、预算规划透明、标准制度健全、集中收付严密、组织体系顺畅的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军费管理制度。

  

  要强化经费使用管理监督,严格按照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,加强公务接待、基本建设、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财务监管,严格账户资金监管,加大财经管理和整治力度,强化纪检、财务、审计等管理监督。

  

  要发扬艰苦奋斗、勤俭建军的优良传统,着眼提高保障质量效益,勤俭办一切事业,厉行勤俭节约,反对铺张浪费,用钱精打细算,花好每个“铜板”。花钱必问效、低效必问责,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到战斗力的刀刃上,这将成为我军建设的新常态。

  

  信息化战争的体系作战,既是军事实力的对抗,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。信息化建设成本高昂、资源技术军民相通的特点,决定了它更加追求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益,内在地要求军民融合。据有关资料,西方发达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80%以上的技术都来自民用信息系统。

  

  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草案提出,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,形成全要素、多领域、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。

  

  全要素融合,就是促进信息、技术、人才、资本、设施、服务等全部要素、全部资源,在军地两大体系中双向流动、渗透兼容。

  

  多领域融合,就是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多元经济成分延伸,由经济、科技、教育等行业向全社会覆盖,由传统安全领域向新型安全领域拓展。

  

  高效益融合,就是坚持国家主导、市场运作,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,激励多元力量、优质资源服务国防建设,实现经济效益、国防效益、社会效益最大化。

  

  军民深度融合将大大拓展军费资源配置效益的空间,为走投入较少、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。LW


刊于《瞭望》2016年第10期

原题:牢牢把握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特别需要这样看待国防费增长

推荐阅读


☞ 图闻|“十三五”规划干货抢先看(附草案)

 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(全文)

 图闻|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数据

 规划草案|“十三五”体现国家战略的百大工程项目一览

☞ 两会传真 | 徐绍史答记者问实录

☞ 瞭望两会|一起走好这五年

☞ 瞭望两会丨十八大以来我们构建了什么

☞ 瞭望两会|中国经济何以自信前行


瞭望  OutlookWeekly1981  


转载请注明【来自瞭望微信】

点击【阅读原文】 下载瞭望客户端

更多精彩,请订阅《瞭望》新闻周刊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